“抓壮丁”是指当兵员紧缺、老百姓不愿参军时,军队便会强行征召青壮年男子服兵役的一种做法。简单来说,就是“见一个抓一个”,强行让他们成为战士,加入军队,投入战斗。
在历史上,“抓壮丁”这种现象常有,但“抓壮女”的说法却从未听过,因为自古以来,战争几乎全是男人的事,鲜少有女性投身于战场。几千年的历史中,能被载入战争史册的女性寥寥无几,比如明朝的女将秦良玉。至于像花木兰、穆桂英等被家喻户晓的女英雄,她们其实是后人虚构的故事人物。
尽管古人常说“谁说女子不如男”,但古代的战场几乎都是男性主导的,很少有女性组成的军队,更没有所谓的“女兵”概念。直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,历史上才出现了第一支规模较大的女兵部队。
太平天国的女兵部队规模庞大,人数达到了十万之多。据统计,这些女兵在起义初期就成为了太平天国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,因此,太平天国还特别设立了“女官”和“女营”,使得她们在当时的战争中占据了一定地位。起义开始后,随着许多女性教徒的加入,女兵力量迅速壮大,期间还涌现出如苏三娘、何大妹等颇具名气的女将。
然而,尽管女兵最初曾被武装训练并派上战场,但经过一段实战后,她们在战场上的弱势开始显现出来。比如,当时的女性普遍有裹脚的习惯,一双三寸金莲在平地上走都小心翼翼,更别提战争中的坑坑洼洼、泥泞不堪的地形了。战场上需要快速而灵活的行动,这样的条件显然不适合那些裹脚的女子。因此,让这些女兵上战场,几乎等于送死,甚至为清军送上了活靶子。
展开全文
随着时间推移,尤其是在1853年洪秀全入主金陵之后,尽管太平天国的女兵总数突破了十万,她们几乎再也没有上过前线与敌军交战。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女兵群体,太平天国显然不能放任这些人闲置。毕竟,虽然她们的食宿需求是一个不小的负担,但只要能充分利用她们,便能为太平天国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利益。因此,太平天国开始对女兵进行重新安排和调配。
这些女兵大多来自拜上帝教的女性信徒、太平军两广地区的老兵家属,或者是在战火中被太平军带走的普通女性。撤离战场后的她们,有些被分配到后勤工作,身体条件较好的则负责物资运输和护送补给。部分彪悍的女兵则被安排在厨艺和饭菜烹饪上,而没有裹脚的女性则可能被派去运送伤员。
洪秀全入主金陵后,甚至开始从这些女兵中挑选侍卫。许多大王府的侍卫,都是从这些忠心耿耿的女兵中挑选而来,洪秀全自己的贴身护卫中也有不少她们的身影。可是,随着洪秀全日益追求奢靡的生活,许多太平天国的将领也开始效仿他,挑选自己中意的女子,名义上是作为侍女或护卫,实际上却成了他们享乐的玩物。
据说,洪秀全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后宫阵容,他从这些女兵中选出了超过九百名女子充当自己的妃嫔。这种做法引发了许多军将的效仿,甚至有些功高的将领开始公然抢夺这些女兵。尽管太平天国一度严令禁止男女间的淫乐,但在这一禁令背后,却藏着种种奢华和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。正因如此,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也就显得不可避免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